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为中国强大而努力 ——专访管理学院李仲飞教授
编者按: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对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有幸入列,管理学院师生备受鼓舞。我们将陆续推送系列专访,邀请师生一起畅谈“双一流”工商管理学科建设。
?
李仲飞,中国科学院管理学博士,麻花传MDR免费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山大学社科处处长、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创业学院院长。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与投资、金融经济学、保险与精算,主持了经济管理学科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并主持了国家“杰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加了国家首个金融领域的“973计划”等项目。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Quantitative Finance, SIAM Journal on Financial Mathematics,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C, E),《科学通报》《管理科学学报》《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作为第一获奖人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内蒙古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等学术奖励,曾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广东省首位国家“杰青”,经济管理学科广东省首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及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
学科建设:面向发展需求,响应国家战略,融合科研教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认为财务与投资系的优势学科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李仲飞教授(以下简称“李”):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财务与投资系的优势学科就是金融。金融是一个二级学科,下有两个特色方向,即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金融不仅是财务与投资系的优势学科,也是中大乃至广东省的优势学科,学校也在大力支持金融学科的发展,现在也成立了高级金融研究院。商学院一定要有金融学科,金融对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来说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金融学科不仅管院有,其他学院也有,管院可能更侧重微观层面。我们说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国家、社会、公司和家庭都离不开金融。
未来的发展一定要面向国家发展的需求,面向地方发展的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发挥我们的优势。国家现在非常注重金融安全,这就涉及到金融风险管理。还有许多战略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如供给侧改革、创业创新何一带一路。我们要响应国家战略,在金融创新、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顶天就是要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立地就是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
?
记:我们知道您主持申报的《金融创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您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李:大家可能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不太熟悉,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一个品种,群体项目重点考察的是一个团队,包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优秀的学术水平;团队的带头人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向心力;团队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的科学问题。整个团队不是单打独斗的,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也许每个人都有很好的项目,但是通过合作能达到1+1>2的效果。我主持的“金融创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群体项目体现了中大在金融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团队成员来自管理学院、岭南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是由跨学院、跨学科的优秀成员组成的。过去我们这个群体主要研究的是证券与保险、供应链金融 养老金金融、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这些对象中金融创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获得了一些群体成果,如信息不安全、思阶不一致以及复杂网络机构等情形下的关键安全问题。未来我们的重点研究主要有叁个专题,即养老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
?
?
记:您是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的?
李:对于大学教师,教学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切要让位于教学,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满足教学的情况下,也应该重视科研。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研做好了,就可以把最新的研究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你去思考,这就是教学对科研的促进。
顶天立地:引领国际前沿,解决现实问题
记:我们了解到您有很多境外的研究工作经历,请问从您的亲身经历来看,中大管院和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差距在哪里?
李:差距确实有,并且不仅仅局限在中大管理学院。中国的商学院和国外的商学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人才培养,包括培养了什么人、培养的人去了哪里。我们引进了很多人才,那么我们的人才有没有被别人引进?当前的毕业生去哪了,有没有进入一流大公司,到知名商学院任教?曾经培养的学生,有没成长为国家政要,学界大师,商界领袖?哈佛培养出了总统,我们中大能不能培养出国家主席?
第二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即是不是顶天和立地的。顶天就是引领国际学术前沿,我们是引领学术前沿还是跟踪学术前沿,这是有区别的。立地就是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服务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为国家决策服务,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
?
记:您如何看待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结合?在管理学界,中国学者怎样加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李:现在全球化发展迅速,技术的发展使得距离已经不是问题。中国要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我们培养的学生要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一定要懂得中国情境、中国实践、中国文化。这是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的双元结合。
从大方面来讲,只要中国强大了,无论哪个学科话语权自然会提升,所以每一个学者都要为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学者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如果我们的研究是引领国际前沿的,那么自然就有话语权了。中国经济建设已经有了很多时间,我们学者要从中国实践中提炼出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把这样的理论向世界发表传播,反过来指导中国的实践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实践。这样,国际话语权自然就提升了。
培养领袖精英,打造商界黄埔
记:您认为高素质管理人才应当具备哪些能力和意识?您是如何引导学生的?
李:第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我的实践来讲,德是第一位的,第二才是才。如果只有才能没有德,是不会被人启用的;如果团队里有一个人很有才,就是德行不好,你还愿意和他合作吗?从我的角度来理解“德”,德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我们中华民族有传统美德,德一要有宽广的胸怀;二要有高尚的情操;叁要有感恩的心,我们经常说要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母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最后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敢于担当。
第二,树立远大理想。我们没有理想,即使有德有才,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大跃进时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虽然是错误的,但也是激励人的一种方式。想都不敢想,怎么会去做呢?又怎么能实现呢?理想就是要有目标,有高度。这就需要态度,我毕业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对我要求很高,我现在明白了。”态度决定高度,安于现状、没有远大的追求是不行的。
第叁,重视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可能大部分工作做好了,但是细节的工作没有处理好,很可能就导致失败。就好像航天和汽车,有公司因为一颗螺丝钉召回的,有航天发射场临发射前关闭了的,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小问题。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我就对他们说,一定要注重细节,可能大家各方面都表现得差不多,但是面试的时候有人在注视着你的细节,细节没注意到,可能就失败在那里了。我是很重视细节的,学生的错误我经常一眼就看出来。所以要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第四,持之以恒。有了细节还不够,还要看能不能持久。我们也是人,有时候也非常累,实在不行了,就看你能不能坚持。尤其是在面对繁琐的工作时能不能坚持下来,我有时对学生说,你们可能会发现毕业以后比在校的时候还紧张,我们的同学在上课时是很自由的,可以逃课,但是工作之后可能就没有了,能逃工作吗?能迟到早退吗?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很自由,但是最多的时候一天十七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一定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这些不仅是管理人才需要的,学术人才也一样,不要写出论文来标点符号都得改,还有文字错误,语法错误,我会对学生说:“这些应该是你们给我改的,反过来却要我给你们改”,但是没办法,这些就是细节。发表文章时审稿人一看,连基础关都不过,哪还有兴趣往下看呢?文章写得好,写的引人入胜,总是要再改,我写稿时今天改不动了明天接着改,再看一遍发现又可以改一点,要有这种精神。这些就是我对学生的要求。
中大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作为管理学院的教师,也作为曾经的院长,有两句话与管院师生共勉。
?
?
第一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管理学院八十年代初期建立起来,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商学院之一,当时有一批开拓者,拓荒者,一批爱国人士的支持,还有学校领导的决策、国家的批准,是他们建立起了商学院,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建立了商学院,一定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坚持“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
第二句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跃进”。管理学院叁十多年了,一直有非常优良的传统,这是由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一届又一届的领导传承下来的,我们要把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光大,但是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开拓进取、锻造未来。管理学院的发展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就是管理学院的建立;第二个是07年评上全国重点学科,当时工商管理全国只有五所大学,我们作为这五所学校之一,奠定了继续发展的基础;第叁个是13年国家新一轮学科评估,我们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并列第二名;今年我们进入了一流学科建设,这是现在开始到将来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可以说我们现在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和以前的学科评估建立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的工商管理进入一流学科,但还仅仅是一个学科,将来要把另一个学科也往一流打造。两个学科都是一流学科,我们就是一流商学院了,所以未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一流学科的基础上继续打造一流商学院。
?
?
撰稿:尹丹柔
采访:尹丹柔、黄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