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与、只争朝夕——专访国家自科基金结项“特优”李炜文副教授

发布日期:2018-04-29

时不我与、只争朝夕——专访国家自科基金结项“特优”李炜文副教授?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学部近期发布的结题项目绩效评估通知,我院李炜文副教授承担的项目《基于团队断裂带模型的国际合资公司高管团队学习行为研究》被评为“特优”。据悉,“特优”项目数一般仅占当年结题后评估的项目数的2.5%左右。

该项目将国际合资公司高管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框架,对于全面系统了解国际合资公司获取知识过程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指导中国公司参与国际合资公司管理、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实践意义。

252

?

谈科研工作:学院各项支持机制日益完善

?

我院一直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目前已构建起包括国家基金项目经验交流会等在内的项目申报管理服务机制。提起本次科研项目获评“特优”,李炜文老师表示,首先要感谢学院搭建的这种项目分享交流机制。这种机制非常有用,参与交流的老师都经验丰富,又很坦诚。通过交流会,他学到了很多老师对于项目申报的经验,也避免了一些可能的弯路,对项目的成功申报以及后来的结题获评等都有裨益。“一个人摸索当然也可能成功,只是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可以把工作做的更有效率。”

今年1月,在2018年度国家基金项目开始申报前,科研办组织了新一轮的国基项目交流会,李炜文老师作为嘉宾之一,也同我院70余位科研人员全面细致地分享了他的国家基金的申报经验。参会人员表示本次交流会针对性很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

其次,学院老师之间互相支持、合作,特别是一些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对于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也非常有益。李炜文老师目前加入了李新春教授主持的战略与创业创新团队,通过与团队其他教师的定期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分享学术前沿信息,互相启发和碰撞,常常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和思维,不管是对于团队项目还是个人科研,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院于2016年建立了青年教师学术俱乐部,旨在推动学院青年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及交叉科学研究,俱乐部成员定期开展讨论会活动,进行学术交流。跨学科的学术视角,青年教师间的活力与思维碰撞,让李炜文老师也感觉收获颇多。

2017年,以李炜文老师为第一作者,和其他几位青年教师学术俱乐部成员的跨专业合作研究论文:“Under the microscope: An experimental look at board transparency and director monitoring behavior”被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即《战略管理杂志》,SMJ)接受,也很好地体现了青年教师学术俱乐部对促进我院青年教师的科研合作及交流的积极意义。

当然,科研工作并非总是一直平平顺顺。研究论文被拒,申请项目未中等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李炜文老师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了解到“被拒”是一种常态,要注意调整心态,学会适应,并能从失败的经历中总结原因,多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总结一些东西,多做改进,慢慢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

?

谈春季工作会议报告:时不我与、只争朝夕

?

在3月31日-4月1日举行的中山大学2018年春节工作会议上,罗俊校长在报告中叁次对标清华、北大等国内第一方阵高校,并提出可比办学指标“再倍增”计划,包括科研经费、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数量,科研获奖、高水平论文、横向项目立项数等,到2021年实现再倍增。

李炜文老师认为,罗俊校长的报告高瞻远瞩、目标清晰明确,为中山大学的各项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在科研方面,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在广东各高校中是最多的,而后面还会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也提供了比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科研人员应该努力把科研工作做好。此外,作为教师应该以时不我与、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校早日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共同目标而奋力前行。

?

来源:党政办公室

撰稿:夏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