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柔基金奖学金获奖者风采(九)| 汤慕峰:仰戴星月望云间

发布日期:2020-01-22
1

汤慕峰,男,汉族,1997年12月出生,就读于麻花传MDR免费版2016级会计学专业,曾连续叁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及金发科技校级捐赠奖学金;是公派挪威管理学院交换生并以全优成绩完成交换;曾参加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以第一立项人身份申请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次获得国际公司管理挑战赛全国二/叁等奖、校级沙盘模拟经营比赛一等奖等;现保研至麻花传MDR免费版金融专业硕士。

?

从一个夏天走向另一个夏天

——从迷茫走向热爱

? ?几年过后,我仍记得刚踏入大学的那个炎炎夏日,那时我刚在开学典礼中听到“‘学’为大学之根本”这句话。而对于未来将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当时是感到比较茫然的。

? ?在大学中“学”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真正值得人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学些什么?这些可学的内容在各种讲座中都有所涉及——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云云。但相比于不假思索地直接接受这样的答案,我更希望如探险者寻找宝藏一般靠自己的探索找到“学”这个字后应有的宾语。

? ?我的漫漫求知路并不顺利,我所做出的尝试和选择的逃避、收获的成果和得到的苦涩大概同等之多。在我走过的大学时光里,我努力刷好每一道习题、整理好每一页笔记;在日复一日的部门讨论中打磨每项方案的细节;参加各式各样的商赛,在搜集资料和准备展示中忙的焦头烂额。

? ?我的收获不少,大一大二期间,我成功地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中收获了年级前三的成绩,也取得了多次奖学金;参与了校学生会调研部的多个问卷项目与十大提案项目策划、并在院学生会学业发展部中负责黄埔资讯平台的推送工作;也在参与过的公司模拟大赛、Bridge+等商赛中汲取经验,最后大二时在国际公司管理挑战赛、沙盘模拟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奖项。

? ?但我仍避免不了迷惘与动摇,我总觉得有些成绩还不够理想,有些奖项还遥不可及,有些经历还不够有含金量——我学的够多吗?我学的方向是正确的吗?我还应该怎么去学呢?当我发现外界对我热爱之物的评价标准和我自己的认知不同,当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没做我所专注做的某些事情,而是在做外界标准“应做”的事情,我开始怀疑:我是否在做“无用功”,是否被落下了呢?

汤慕峰2
?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释然。哪个青年不曾迷惘?面对迷茫,我们应该回归本心,去聆听内心的声音:“什么是你真正喜欢的?”,而不是一味跟风。大学期间,我也曾在“外界标准”影响下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挣扎,怀着功利心试图挤上万人独木桥,结果往往不尽人意。管院有很多案例大赛,院级、校级、国家级,各种级别的比赛应有尽有,我跟随大众从大一到大三参加了很多次,虽然的确有进步,但是始终没有拿到一个非常好的名次。也许有的人会“要求”自己在这种比赛里面拿一个奖,证明一下自己,或是为了增加自己履历的含金量,便硬着头皮上。但对于我来说,经过这几次失败之后我首先做的是反思自己。我想:是不是自己不太适合这方面呢?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其实更喜欢的是偏向数字类的一些比赛,比如国际公司管理挑战赛这种需要用模型去决策的比赛。因此我调整了战略,将重心转移到这类比赛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从中我认识到选择内心所向,而不盲从,成功的果实自会到来。

?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大学学什么?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回答。大一课业较为轻松,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我们可以充分尝试并挖掘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我们应当利用大学试错成本低的优势,勇于尝试,描绘未来蓝图。比如我在大一积极参与各方活动,逐步摸索出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大二后则会选择性地舍弃不必要的活动和比赛,转而去更专注于自身热爱的东西。

? ?成长总是与迷茫相伴,学会和迷茫共处是大学生必学之课。当我们身处迷茫,学会调整心态方能让我们不至于掉入虚无的陷阱。即使是完全没有迷茫时,也应当时刻思考自己是不是自顾自走远,或是没有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

?

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从他人迈往内心

?

? ?管院人才济济,不乏耀眼的明星与皓月,因此你自然也会有意无意向他们看齐。反思曾经的经历,我惊觉以前更多的是学习他人,跟随着他人的建议和脚步,向着一个个代表成功的标志迈进。

? ?但我要说的是一味跟随他人脚步只会阻碍成长,当然学会适度向他人看齐也的确能让我们受益匪浅。比如刚开始我对自己的绩点没有过度重视,但看到不少优秀的同学取得了高绩点,源于竞争意识,我开始向高绩点奋斗。这种竞争带来的负面效果是让人感到压力,但我认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种压力让我去不断尝试,发现自己到底适合怎样的道路,怎么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甘做一条咸鱼。

? ?所以,在学习他人的同时,要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的热爱。我们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当发现很多优秀的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就会去想,这好像还挺不错的,要不我也去试一下?其实,做完这些事情以后我们便可以发现自己是真正热爱或只是一味跟风。如果发现自己的确热爱,也在此取得了好成绩,那此次学习他人是有效果的。但如果发现自己不太适合,就要及时止损,另寻他路。于我而言,正是有大一大二跟随他人不断尝试、积累经验、摸清兴趣的经历,我才能在大三专注做自己喜爱的东西。

?

?

从一朵云彩迈向另一朵云彩

——从过程寻找目的

?

? ?电影《三傻大闹好莱坞》有一句台词:“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追着你跑”。在我看来,在热爱之物上追求尽力,结果自会令人惊喜。有一个例子是我在交换的时候曾有一门课,我并不确定其是否能转换学分,如果不能转学分的话,其实这门课考多少分意义不太大。但我就是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应该认真去做好,于是我花了五六十个小时,写了一份四五十页的全英的报告。有时候我也会想我花那么多时间是不是一种浪费?是不是最后什么意义都没有?但是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种欲望,就是想把一切能做好的事情都去做好,我享受这么一个查询资料,做数据分析,然后做出一份非常精美的、图文并茂的一份报告的过程。最后令人惊喜的是,我发现这门课能够转学分,而自己这门课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 ?“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备受争论,至今未有答案,但“关注过程、享受过程,其结果一定不差”却是无数人的经验之谈。

? ?学习有目的性是挺好的,不然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动力,但是太有目的性,忽略过程,有时候也会陷入困境。如有时候你听师兄师姐建议选了那些给分很高的老师,结果那一年恰恰发生变动,之前给分低的老师给分变高了而给分高的老师给分变低了,这就可能造成你心理上的不愉快。其实,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探讨各个老师给分的优劣权衡,还不如你选了就选了,能做好就做好。

? ?在目的与结果之间,我大概更想成为一朵云彩,在向着远方进发的同时却更享受追风的过程,享受过程中每一寸阳光、每一滴雨露。在生活中感受那朵云彩的想法,让我在接下来的大三中过着一种“非典型”管院人的生活。在正中珠江的实习过程中,我怀揣着对一张张几千行底稿填列逻辑的好奇,试图利用VBA代码实现部分底稿批量化填写的兴奋,对每天办公室的加班生活有了异样的期待;我参加各项真正热爱的比赛,关注着每一个决策模型的完善、每一种战略逻辑的制定,在每个新方案出炉的日子里兴奋得夜不能寐。

汤慕峰3
? ?再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大学应该学什么?我们每个人在一开始都会陷入无数的矛盾中。是应该多多尝试,还是专注自己所爱?是应该学习别人,还是关注内心?是应该为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还是多多享受学习的过程?直至今日,我还是难以给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所谓“正确”的答案。我与国内外许多同学们分享过彼此的困苦,也旁观过许多优秀同窗拼搏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大家对于学什么有着各自的理解,而这区分不出太多高下与优劣。学知识也好、学做事也罢,乃至更加直接地学挣钱和学成功,都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如果一定要深究其中、思索太多,便容易落入虚无,以至于学习本身也失去了意义。但我脑海中曾那些闪过的画面,又让自己朦胧地觉得学到了什么:我逐渐体会到自己的理想,是学习如何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感受自我的存在,并发掘对于事物本身的热爱。如此理想,大概像是希冀在一片广阔的星空中找到自己所独属的存在方式,在他人与自我的平衡中成为一朵白云:不太追求着闪耀的结果,只享受浮于天空之上的乐趣。

? ?王小波说“人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我在大学所学所遇大概如此。我真挚地感谢大学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与同学,感谢与他人所做的每一次交流,更感谢这几年寻求答案的生活。这样的答案有人会觉得不以为然、有人会觉得老生常谈,但我仍希望它能为那些有着同样苦恼的人们,描述出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