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管理学季刊》国际学术论坛“中国公司的可持续成长”在麻花传MDR免费版圆满召开
?
7月4日至6日,以“中国公司的可持续成长”为主题的2019《管理学季刊》国际学术论坛在麻花传MDR免费版成功召开,季刊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编委会委员及与会师生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
编委会会议
?
7月4日晚,《管理学季刊》(以下简称《季刊》)编委会会议召开。季刊编委李海洋、井润田、杨海滨、李涌、孙霈、贾良定、李雪灵、张书军、杜运周、李瑜、李炜文,战略委员会委员李新春和编辑部朱沆、秦昕出席会议,十四位与会者就提升季刊引用率、进一步扩大季刊影响力和认可等问题集思广益、出谋划策。
?
?
开幕式
?
7月5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于我院国际会议厅举行,由《季刊》第二届联席主编井润田教授主持。
?
?
麻花传MDR免费版王帆院长首先致辞,他代表论坛主办方对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在致辞中,王帆院长介绍了麻花传MDR免费版的麻花传MDR免费版和近期动态,同时阐述了管理学院开放式合作的理念,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季刊》的发展。
?
?
接着,《季刊》第一届编委会联席主编、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李新春教授致辞。李新春教授介绍了今年一月珠海会议上《季刊》在制度章程、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上开展的工作,强调《季刊》“叁会鼎力”的组织架构;阐释了《季刊》的价值体系、发展理念、定位与目标等。他指出,一流刊物、有影响的公众号和网站、高端论坛是《季刊》未来发展的叁大品牌,打造开放平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季刊不懈追求的目标。
?
?
《季刊》第二届联席主编张玉利教授代表编委会介绍《季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张教授分享了叁点感受。第一,《季刊》是一群有情怀有实力的人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第二,《季刊》是国内成功的专业性期刊,是小同行之间的对话交流,他以《季刊》一篇论文的审核流程为例,阐述评审过程的流畅高效,体现了《季刊》与作者共同发展的愿望。第叁,他提醒学者要做有意义的实证,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借助《季刊》的名家专栏等,关注国内外对中国的研究,多角度看待问题。
?
?
主旨演讲
?
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由张玉利教授主持。《季刊》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季刊》主编、美国莱斯大学李海洋教授,《季刊》领域编辑、美国内华达大学李涌教授叁位嘉宾分别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并回答现场提问。
?
蔡莉教授多年从事创业方面的研究,积极探讨通过生态系统更广泛开发创业机会的可能性。在题为《网络特性、网络拼凑及绩效——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思考》的主旨演讲中,她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以北京中关村、深圳湾创业广场、小米发展为例,引出创业生态系统下网络特性的介绍,并表示今后会致力于将生态系统复杂现象从理论上梳理清楚,从而指导实践。
?
?
李海洋教授总结以往编审文章的经历,以《对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现状与理论创新的思考》为题,给与会者论文写作的建议。他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讨论与贡献、语言表达五个方面举例,生动阐释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根源总结为写作沟通、理论化与创新两个方面,并给出了实用的解决方法。
?
?
李涌教授以《不确定条件下的创业创投决策》为题,通过介绍定义、分享过往研究和总结文献,解释“风投为什么要关注不确定性”,分析相似的概念对于创业者有何不同影响。李涌教授特别指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容易被人混淆,而两者从概念上来说没有必然联系,信息不对称有自己庞大的研究分支。同时,他强调,不确定性是中性的,不是绝对带来负面的东西,不确定性能够增加期权价值,在有灵活性的情况下,容易获利。
?
?
分会场小组讨论
?
?
本届论坛共收到80篇投稿,经过《季刊》编委的匿名评审,最终46篇文章被录用,并分别以“全球战略与跨国管理”“家族公司管理”“战略领导力”“制度理论”“创业管理”“战略与公司治理”“公司创新管理”“制度环境与创业行为”“组织学习与员工创新”为主题,由来自全球37所高校的青年教授和博士生们,就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相关主题的精彩演讲。论坛邀请《季刊》编委、评审人等专家学者担任点评嘉宾,分会场小组讨论异彩纷呈,论文汇报人完整地呈现了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果,点评人对文章进行了精彩的评论,会场的听众与论文作者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与交流。
?
并行大会报告
?
7月6日上午,从两场内容丰富、节奏紧凑的并行大会报告开始。分别是由蔡莉教授主持的“创新与创业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及由李涌教授主持的“如何设计高质量的研究”。每场报告会各邀请叁位在该领域知名的活跃学者进行分享。
?
《季刊》领域编辑、香港浸会大学黄旭教授以“什么是好的研究设计”为题,通过讲述八篇优秀文章的研究设计,点出了精彩研究设计的八个特点:解释现象、令人屏住呼吸、具有持久解释作用、完整完备、近乎无可挑剔的精确、大道至简、有预测作用、有执念。
?
?
《季刊》领域编辑、南京大学商学院贾良定教授为我们解释了先验概率在推断中的作用,并提出我们要提高对先验概率信心的双重对话:与现实世界对话以提供基于现实的证据、与理论世界对话以增强基于理论的逻辑,并对研究者、评审者、期刊编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季刊》领域编辑、浙江大学周欣悦教授以形象的比喻启发听众从文献中和生活中两个方面来寻找有趣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是有影响力的研究,在找到好问题之后,要用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才能做出好的研究。
?
?
《季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井润田教授以海尔小微组织演化和樊登读书会为例子,深入浅出介绍了对于“组织变革”领域的研究成果。
?
?
《季刊》领域编辑、香港城市大学杨海滨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创新”方面的文献,分享了个人的相关看法。他强调,关注创新要同时关注其他学科概念,并回答了年轻学者对于“在微观经济学角度进行创新研究”的问题。
?
?
《季刊》评审人、浙江大学杨俊教授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对比希望工程和阿里巴巴公益产生的不同效果。他表示,商业本身就是在人和人的交流中产生,任何改变人和人之间连接方式的技术,都会改变商业,所以在研究新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能忽略基础层面对战略和技术的研究。
?
?
评审人与作者的互动
?
首先,评审人刘景江教授与其所评审且已发表的论文作者赵勇就整个评审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心得感受、进步反思进行一对一交流;作者张明就文章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评审意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心得;接着,参与讨论的评审人分别讲述其在评审过程中的体会,并给出了自己对于投稿的建设性意见。
?
?
以下引述了部分评审人的精彩建议:
文章要注重理论设计和研究设计两个方面。写文章,基本的东西不能忽视。引言要重视,要出奇招,做到脉络清晰、简洁明了。理论和假设要严谨,过程要写“实”,讨论总结要写“美”。
?——浙江大学杨俊
写文章要重视理论贡献,自查一下有没有“硬伤”。一些基本问题出错会让审稿人很“痛苦”。投稿人与审稿人的交流过程是很好的对话机会,“审稿人也是人”,对于审稿人提出问题,作者如果做不到,比较有诚意的做法是告诉审稿人为什么做不到,但是可以做到什么,要学着去超出审稿人的期望值。
——中山大学林道谧
文章写完之后,要一字一句读,看看有没有错、病句及表达含糊,不要把自己都没有认真读过的稿件送给评审人;适当增加数据和研究作为佐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默
文章的主题要“有趣”。引言要有改五十到一百次的毅力,总结也要注重体现文章的贡献,这是对文章的一种营销。
——香港中文大学刘斌
利用中国数据,讲好中国故事与理论,发挥中国优势。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朱虹
逻辑要讲清楚;实证方法与识别策略要与时俱进。
——上海交通大学赵小平
?
闭幕式
?
闭幕式由《季刊》第二届联席主编井润田教授主持。会议评选出叁篇优秀论文: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宋渊洋、赵嘉欣《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能提高公司绩效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由电子科技大学的孙世超、史轩亚、杜义飞《信任对公司网络价值释放作用过程机制研究——以区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例》及中山大学的徐鸿昭、朱沆《市场化速度与私营公司关系投入——基于动态制度观的实证研究》获得。蔡莉教授与李新春教授为本次会议的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并向他们表示祝贺。
?
?
接着,由张玉利教授与李海洋教授为来到现场的《季刊》2018年度最佳评审人颁奖。
?
?
陈? 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贺? 伟(南京大学商学院)
刘? 斌(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林道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刘景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王? 磊(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 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赵小平(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大会最后,李海洋教授对《管理学季刊》未来活动提出展望。他表示,《季刊》作为一个高质量、开放式的平台,将为优秀的作者提供更好的机会展示学术风采,希望在作者、审稿人与期刊编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平台会形成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