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风采丨Recovered Physically but Not Socially
管理学院学子以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扎实的学术基础,不断探索学术前沿,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现风采。我院公众号将持续推出研究生的部分学术成果,更好地激发科研创新的活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83届AOM年会(The 8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在美国波士顿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我院多名研究生在此届AOM年会宣讲研究成果,其中秦昕教授(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赵璞初(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董小炜、硕士研究生甘雨青、陈晨副教授合作的《Recovered Physically but Not Socially: COVID-19 Survivor Identity and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一文被大会接收,作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赵璞初到场参会并宣读了论文。
?
Recovered Physically but Not Socially: COVID-19 Survivor Identity and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作者:秦昕教授(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赵璞初(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董小炜、硕士研究生甘雨青、陈晨副教授?
?
全球有超过10亿的新冠患者被治愈,占世界人口的12.80%,这在职场中催生了一个基数庞大的少数群体——新冠痊愈者。遗憾的是,对于新冠痊愈者将在职场中受到怎样的对待,学界还知之甚少。本研究聚焦于职场中新冠痊愈者的社会污名现象。基于归因理论,本研究提出,由于感染新冠通常被主流叙事视为违背社会规范的结果,同事会对新冠痊愈者员工持有刻板印象,认为该员工具有较高的社会规范违背特质,进而对员工做出歧视,表现为更低的合作意愿和更多的职场排斥。进一步的,当同事感知到员工对感染新冠的过程具有较高可控性时,上述污名现象会更加显着。在实证部分,通过叁个研究在中国和美国样本中验证了上述假设,并发现对新冠痊愈者的刻板印象是一种认知偏见,因为新冠痊愈者与未感染过新冠的群体在社会规范违背的真实水平上不存在差异。这些发现回答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为什么那些完全康复并不再携带病毒的新冠痊愈者,仍然会遭遇与患病期间相似的社会污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长新冠”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形式,并为全球社会应对其他挑战性的传染病大流行提供了启示。
博士研究生赵璞初汇报的笔笔罢
?
学生介绍
赵璞初
赵璞初,麻花传MDR免费版2021级公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秦昕教授;亦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行为伦理与领导力。他目前的研究围绕两个问题:1)组织中的人类行为是如何被技术、叙事等力量所社会性建构的;2)如何有策略地使用和设计这些力量来管理人类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的效率与伦理。
?
导师介绍
秦 昕
秦昕,麻花传MDR免费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管理学院副院长。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亦是哈佛大学商学院中美富布赖特(贵耻濒产谤颈驳丑迟)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兴趣包括领导、伦理、交叉学科研究等,正着力开展系列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已在PNAS、PNAS Nexus、British Medical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管理世界》《心理学报》等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曾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广东省卓越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一等奖(3项)、中山大学何氏杰出科研贡献奖、何氏杰出教学贡献奖、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等荣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担任广州市首届全面依法治市咨询专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