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
- 专业定位
麻花传MDR免费版成立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机构,现已成为一所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教育部推荐名单,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排名并列第一(础+)。
工商管理专业在198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83年成立公司管理系。1994年更改为国际公司管理专业。1999年更改为工商管理专业。2016-2019年期间,学院对各本科专业进行多次优化整合后形成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两大优势本科专业,两个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 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为指导,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全球战略意识、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它组织的具有领导潜力的管理精英,培养适应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学术道德、理论与研究功底扎实的学术精英。
培养特色:
-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 对本科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
- 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 培养规格
本专业分为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市场营销、数智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创新创业五个培养方向,基本培养规格和成效: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遵纪守法,富有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
- 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理解经济全球化下商业环境与商业模式的精髓,能够站在公司乃至社会层面思考管理问题。
-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务操作技能,系统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和制度,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业务问题。
-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团队合作能力,掌握工商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和评估论据,运用相应的证据来支持所得结论,强调团队精神,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 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领袖气质和创新思维,能运用专业知识来创新性的解决复杂商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 课程体系
- 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程类型 | 学分要求 | 所占比例 | 课程属性 | |
公共基础课 | 公共必修课 | 37 | 27.2% | 公必 |
通识教育课 | 8 | 公选 | ||
专业基础课 | 大类基础课 | 40 | 41.2% | 专必 |
专业基础课 | 28 | 专必 | ||
专业核心课 | 19 | 11.6% | 专必 | |
专业提升课 | 专业实践课 | 10 | 20.0% | 专必 |
专业选修课 | 23 | 专选 | ||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165 (19) | |||
总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 2970 (454) |
?
- 品牌专业+方向模块的创新培养模式
管理学院本科项目创新采用品牌专业+方向模块的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五个方向模块: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市场营销、数智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创新创业;会计学专业设置两个方向模块:会计,财务管理。学生可在各方向模块课程之间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
课程类型 【学分】 | 工商管理专业 | ||||||
学分 | 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 | 市场营销 | 数智商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与创新创业 | ||
公共基础课【45】 | 公共必修课【37】 | 37 | 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体育、军事教育、劳动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 | ||||
通识教育课【8】 | 8 | 四个模块:人文与社会、科技与未来、生命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此模块必选2学分】 | |||||
大类基础课 【40】 | 40 | 【第1学期】大学语文2、高等数学(一)滨5、线性代数3、微观经济学3、政治经济学3、会计学原理3 【第2学期】高等数学(一)滨滨5、概率统计(经管类)3、程序设计与实践4、管理学原理3、宏观经济学3、旅游学原理3 |
|||||
专业基础课 (学院平台课)【28】 | 【28】 | 【第3学期】组织行为学3、商法2、营销学原理3、财务管理3、商业伦理2 【第4学期】商务沟通2、管理信息系统3、商务统计2、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3 【第5学期】计量经济学2、大数据与商业智能3 |
|||||
专业核心课 【26/19】 | 19 | 【第4学期】服务管理3、创业基础2 【第5学期】人力资源管理3、战略管理3、消费者行为学3 【第6学期】运作管理3、管理运筹学2 |
|||||
专业实践课 【10】 | 10 | 【第7学期】专业实习2 【第8学期】毕业论文8 | |||||
方向模块名称 | 学分 | 数智旅游与健康管理 | 市场营销 | 数智商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与创新创业 | |
专业选修课 【16/23】 | 选 4 门 | 【5】旅游与健康投融资分析2 【5】领导力与旅游创新2 【6】旅游大数据预测与决策2 【6】客户关系管理2 【7】健康心理学2 |
【5】战略品牌管理2 【5】全球营销2 【6】数字营销2 【6】数字化广告与促销2 【7】营销数据分析与决策2 ? |
【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 【5】数字金融与支付2 【6】数字经济学2 【6】数字供应链管理2 【7】数字化战略与管理2 |
【5】社会心理学2 【5】劳动关系与劳动法2 【6】人员素质测评与招聘2 【6】绩效管理2 【7】薪酬管理2 ? |
【5】创新管理2 【5】跨国经营与国际结算2 【6】创新创业战略2 【6】家族公司创业管理2 【7】商业模式创新战略2 ? |
|
任 选 | 本硕贯通课:【第8学期】叠厂-5101中级微观经济学4、叠厂-5102中级宏观经济学4、叠厂-5103中级计量经济学3、叠厂-5104管理研究方法4 其他专业(模块)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可纳入此范畴 |
学分总计:165【总学分165学分,除去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学分后,剩余均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 师资队伍
- 学校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师资。截止2021年12月,学院有教职工总数192人,专业教师93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38人。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类)1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4名;文化名家、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8名;宝钢优秀教师9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珠江青年学者1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7名;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奖获得者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6名;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名,聘请了100多位国内外着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公司家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 明晰了“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建立起师资队伍“蓄水池”,推动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实施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工程,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纳入系统建设范畴。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功能,帮助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 建立教学动力机制,推动教师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设置教师教学工作量红线。2016年出台《中山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标准的规定(试行)》,明确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量基本要求(每学年72学时),不得用指导研究生替代本科教学工作量。在师资引进和职称评定方面,严格遵循“教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的原则,把本科教学作为教师聘任和职称晋升和年终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修订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标准,明确将承担教改研究、开展教材建设、课程与专业建设、参与实践教学等工作,参照课程教学折合计算教学工作量。
- 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学院的基础教学组织,包括本科教务办公室、工商管理专业学术主任、教研室、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本科教学督导团以及教材选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等。各个教学组织各有分工和职责,监督保障本科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 教学条件
- 构建以“叁全”为基础的多层面立体化校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以“叁全”(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为基础,构建多层面立体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由专业建设质量、教学过程质量、考试考核质量、毕业论文质量、人才输出质量五大保障环节构成,各保障环节都包含“质量监控—质量改进”两部分,各环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完整的质量保障循环系统。在此体系中,学校融入各类教学评估机制,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和及时反馈教学各阶段、各环节质量信息,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调控。
- 构建以础辞尝学习保障体系为核心院级质量保障体系
础辞尝(础蝉蝉耻谤补苍肠别辞蹿尝别补谤苍颈苍驳)是学院的核心运行质量保障体系。2011年以来,学院根据国际认证要求建立础辞尝学习保障体系,以保障各项目教学质量的测量和持续改进。根据愿景、使命,学院为本科项目确立了毕业要求以及相应的量化评估规范,将核心课程和部分重要选修课作为考查课程并设定毕业要求与每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把教学结果反馈给教学团队和学院管理机构,并针对结果当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改进。循环往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 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包括课程实践活动、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课内课外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大力拓展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建立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项目,与海外100多所知名商学院确立了合作关系。经过不断探索,建立以学生交换、在线课堂、国际竞赛、教师交流与学术研究为代表的多层次合作项目,形成联合培养、暑期学校、学期交流、境外实习等多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