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师到运营掌门人——记麻花传MDR免费版2003级惭叠础蔡昌俊
?
蔡昌俊,2003级春季惭叠础班,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惭叠础理事会副理事长。
?
![](/mba/sites/mba.prod.dpcms8.sysu.edu.cn/files/inline-images/1_44.jpg)
?
1992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总公司成立。彼时,正在西北一所大学任教的蔡昌俊还不知道有这家公司,更想不到自己今后的命运竟会与这家公司联系在一起。1995年,蔡昌俊加入广州地铁。201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六号线首期段开通运营,这条线是蔡昌俊上任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之后开通的第一条地铁线路。
历史总会选择一些人,尽管一开始并不能准确预知他的未来。
那个19年前尚不知地铁的年轻人,当他来到广州地铁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运营的掌门人;当他在地铁隧道里安装电话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线网模式、通信、信号、车辆、计算机网路、电气、自动控制、智能建筑等多个领域建树颇丰,得到业界的肯定及好评,成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及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当他认定自己是一名“技术男”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麻花传MDR免费版杰出校友、惭叠础理事会副理事长。
管理本身可以提升科技,科技可以提升管理。管理和科技之间有一种相互驱动的作用。随着国内地铁的蓬勃发展,广州地铁为各城市地铁输送和培养了大量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被业内誉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而麻花传MDR免费版素有商界黄埔军校的美誉。蔡昌俊,这位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和他的同仁们,融合管理和科技,实现双驱动双提升,一起探索、实践,用思考与行动、奋斗与突围,在广州地铁运营披荆斩棘的历史区间,留下了历史的记忆,也为今天站在变革新起点上的运营总部,提供了镜鉴过去、照耀未来的参考坐标。
将社会和市民的要求转化为内部的管理标准
访谈中,蔡昌俊和我们特别谈起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契约精神,他说,广州地铁是国有公司,是民生工程,服务的对象是市民以及南来北往的乘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铁运营管理能力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他提出,必须把政府、社会、市民的需求转化为广州地铁运营工作的管理标准,这是广州地铁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他提出的“可选项-必选项-习惯”的地铁交通观点,广州地铁运营人耳熟能详。在单条线或者线网没有形成的时候,轨道交通只是作为市民出行的可选项;线网形成以后,轨道交通已经变成市民出行的必选项;到2016、2017年大线网形成的时候,轨道交通将会成为市民出行的一种习惯。从市公共交通的可选项到必选项,再到出行习惯,这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叁个阶段。而在这叁个阶段里,政府、社会、市民、乘客对地铁的要求自然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将政府、社会和市民的要求转化为内部的管理标准,这是广州地铁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应践行的契约精神,也是广州地铁的存在之道、价值所在。
安全是地铁运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天承担着600多万人次的运输任务,一丝一毫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对大运量的地铁运营来说,安全工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对运营人来说,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尽管广州地铁运营10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每天遇到的情况都有可能不同,形势随时都在变化,所以无论何时,运营安全是我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蔡昌俊感慨地说。
半军事化的管理、每个岗位职责清晰明确、每项制度严谨周密、每条规章科学合理、工作流程详细实用。地铁运营的员工,每个人肩上都担负着安全的责任,每个人头上都有顶“安全帽”。
?
![](/mba/sites/mba.prod.dpcms8.sysu.edu.cn/files/inline-images/2_37.jpg)
?
面对地铁线网大发展,蔡昌俊认为作为运营,首先就是要坚守安全底线不突破。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市民能放心、安心,享受安全、准点、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服务乘客勇担当
作为占全市公交出行量36%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一直以来,广州地铁始终坚持主动为政府分忧,为人民服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困难面前,不计小我利益,勇于担当。蔡昌俊主持多项重大改造项目,对“担当”二字作了最好的诠释。
根据规划设计,叁号线2005年开通初期是叁节车厢,行车间隔是13分钟。但开通后客流增长十分迅速,大大超出预期。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广州地铁一年内23次调整运行图,压缩行车间隔,在改善服务的同时,急市民所急,提前启动二期“3改6”技术改造。
蔡昌俊介绍说:“3改6,不是简单的列车连挂,列车编组的改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牵涉到多个专业的联动,其中仅是屏蔽门、车辆和信号叁大系统的升级改造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改造期间还要保持正常运营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3改6”,与建设一条新线一样复杂。地铁克服施工组织复杂、技术难、时间紧等不利因素,一边维持正常运营,一边在收车后的短短叁个小时里,升级改造,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2010年4月28日实现了叁号线的“3改6”,大大缓解了叁号线运营压力。
“二八号线拆解”是蔡昌俊负责的又一重大技术改造。说“二八拆解”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难题,是因为,纵观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既有线路的拆解,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它面临叁大难题:一是在线路中段拆解,同时对两条地铁实施全局性调整,调试演练和行车组织技术难度成倍增加;二是要拆解每天百万人次客运量的线路,必须尽力降低其对城市中心区交通的影响;叁是须确保拆解后,两条新线能够接近原二号线的运营水平。这对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地铁来说,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拆解工程涉及信号、轨道、接触网、通信和车辆等8大系统58道工序,这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香港、德国和法国的专家们从最为复杂的信号系统考虑,认为至少要停运1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考虑到停运15天对广州的影响实在太大,广州地铁将困难留给了自己。从2007年起,蔡昌俊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多次论证后,将专家建议的15天分解到120天每天收车后的作业时间段,并提前一年进行信号调试,对拆解方案先后3次优化,最终将停运时间压缩到3天。为了最大限度减轻停运对亚运、国庆假期和交易会的影响,将拆解施工时间定在2010年9月22日至24日,并制定了精确到分钟的周密拆解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市民的影响,于2010年9月25日顺利实现二八号线拆解。
?
![](/mba/sites/mba.prod.dpcms8.sysu.edu.cn/files/inline-images/3_23.jpg)
?
善用平台 实现个人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双赢
从地铁一号线建设、筹备开通到六号线开通运营,蔡昌俊经历了广州地铁全部9条线的建设、开通,亲历了地铁的发展壮大,他本人也从一名“技术男”成长为广州地铁运营的掌门人,当被问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蔡昌俊很有感触地说,公司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舞台,员工的价值是建立在公司的价值基础上的,脱离公司的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便成为空谈。个人自我价值与公司价值达到统一时,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就实现了公司价值。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个人的努力获得的经验、知识以及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能力和获得的技能,还有一部分是公司本身赋予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占了10%,公司赋予的价值占了90%,这就构成了职业人在行业里的价值。所以说,员工维护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就是维护自己的价值。他感慨地说,刚来广州地铁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连地铁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到今天,能在行业内取得一点成就,得感谢广州地铁给他提供的这个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他的感受就是人应该懂得珍惜,珍惜公司给提供的机会,并且好好利用这样的机会,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另一个感受是要积极进取,不能安于现状。员工安于现状,肯定很难有发展;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一害组织,二害员工。
你在哪里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到哪里去
当被问及对中大管理学院惭叠础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寄语时,蔡昌俊说,年轻人要沉得下去,要不怕当“蘑菇”,不惧不受重视,不惧受到批评,批评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人生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不断地积累、体验、感悟和加强内心的修炼、提升个人能力,才能取得成绩。你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蔡昌俊说,有承担才有发展,有认识才有前途。关键时刻冲在前、顶得住、搞得定,不畏难,不退缩,这就是承担。有认识,就是要一针见血,看透问题,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认识,俗话说人的认识会指导行为,认识不到位,行动就会有偏差或跟不上,自然就很难进步。要克服惯性思维,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灵活变通,而不是抱残守缺。组织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它前进的步伐,你不前进,你跟不上,你就只能被淘汰。
蔡昌俊管理理念选摘
蔡昌俊副理事长积极组织广州地铁数十位惭叠础校友和学生举行各种活动,大力支持中大管院惭叠础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在采访过程中,他妙语连珠,以下节选他的部分管理理念:
■现在的调度指挥系统如果还靠语音作为主要的指挥手段,这就和发明了电话却还要看烽火台一样落后。
■管理就是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服务就要将简单工作复杂化。
■作为职业人在行业里的价值,个人的知识、经验与能力等只占10%,公司平台赋予的价值占90%。
■你能成为什么人,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什么人。不要把客观现实当作工作的障碍,当成完不成工作的借口。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个人的成长,要从基层做起,否则就没有根基。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能不能做到,而是我们能不能想到,能不能认识到。
■你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到哪里去。
■有承担才有发展,有认识才有前途。
■员工安于现状,肯定很难有发展;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一害组织,二害员工。
访谈地点: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
带队老师:姚海林 黄妙玲
MBA采访组:蒲源 苏衡 叶君卓 李建敏 李倩 刘俊男
?
![](/mba/sites/mba.prod.dpcms8.sysu.edu.cn/files/qrcode/z7lbl3RjtSavoWmAkKqHW5-MMgosk5Mwbk2lgfQmjJ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