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南天丨精打细算的管理之道

发布日期:2022-05-08

何氏教育基金会对于管理学院在教育和发展所需款项都给予大力支持,并且对于管理学院如何把钱用好这个重要问题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何氏教育基金会对于财务状况的统筹和管理的规范程度与上市公司极为相似。在管理上,何氏教育基金会按照每年年会通过的财务预算进行财务拨款和管理,学院制定了相应的严格的用款管理制度,其中规定:

学院遵守何氏教育基金会章程,每年年初提出用款申请报告,项目结束后,报送项目进行情况的总结报告。学院院长有责任管好用好各个项目的用款,如发现重大差错,立即终止用款,并向基金会主席反馈情况。


为了保证账目清晰无误,管理学院向学校申请了单独账户,聘请退休教师钟广集任学院会计,由王肖芳负责财务,让学院从用款申请、资金划拨、资金使用到项目总结,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

1989到1996年,何氏教育基金会每年为图书馆增购图书、聘请教师、购买及维护计算机、进行教学楼维护等专项的预算费用,是管理学院每年制定的预算资金方案完成审批流程后,基金会将资金划入管理学院账户的。到账后的资金,必须经过管理学院行政审批程序,经主管财务的副院长审批后才能使用,数额较大的用款必须使用支票。

?

1992到1994年,管理学院通过领款单在学校财务领回一笔160万元的费用,这笔费用险些被误作违规资金。幸好,毕业于管理学院的审计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展开仔细的复查,终于发现此款项属于正常的账外资金,符合中山大学校内财务管理规定。何氏教育基金会聘请资深的会计师专门管理基金会的财务工作,香港办事处经验丰富的会计梁丽英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她曾经在复核管理学院的年度报表中发现有数据与她经手过的数据发生不吻合的情况,但她认为管理学院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于是,她专程从香港来到管理学院,与管理学院当时的会计何伟强进行核对,查找原因。他们在当年12月份的收支账表中发现一项费用的发生没有列入年报当中。当这笔费用的单据反馈到财务人员时,年报已经完成,财务人员就将其转入次年费用。梁丽英认为应该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列入当年发生的账目当中,并在年报中予以补充。很快,穗港两地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达成了共识,在年报中作了补充。她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了管理学院的财务人员,同时也给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上了很好的一课。

何氏教育基金会成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态度。对于我个人而言,在多年与基金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接触之中,我觉得收获甚丰。

——何伟强

(曾任麻花传MDR免费版会计)

?

对于一所刚刚成立的管理学院而言,百业待兴,资金、经费一直是会议桌上的话题。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给予的支持,让管理学院减少了很多发展的顾虑。1986年,学院设想出版属于自己的刊物和院报,既可以加强学术交流,也能为学生提供发表文章的园地。最初的刊物拟名《现代管理丛刊》(季刊),由时任副院长陈国强组织编辑小组;院报由研究生会和学生会共同组成编辑小组,计划1997年创刊,向何氏教育基金会申请资金帮助。

何氏教育基金会为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相当于帮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让我们快速腾飞发展。如果没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等的支持,管理学院难以用硬件吸引人才,也难以支持学科建设,无法招收到优秀的学生,无法实现快速优质的发展。

——何伟强

(曾任麻花传MDR免费版会计)

?

赖涌流是当时管理学院的办公室主任,他说当年管理学院在很多事情上非常精打细算,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在装修善衡堂时,时任副书记邱忠平希望尽可能节省资金,他决定在装修材料的采购上下功夫,由赖涌流负责材料采购,减少中间商环节,节约开支。赖涌流直接向生产商购买材料和物料。

赖涌流考虑的一直都是节约开支,本来打算外包的维修工程,他想方设法组织学院和学校自身力量去解决,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善衡堂需要安装防盗网,赖涌流削尖了脑袋,组织学院行政人员到广州钢铁厂废品车间拣废料,从钢铁厂的废料中找来材料,然后请造船的师傅帮忙焊接,每平方米造价只需要30元,空调机支撑架每个1元。这样节省的例子数不胜数,与其说是省钱,不如说是优良的传统。说起当年的艰辛,赖涌流仍津津乐道。他说,学院上下都是精打细算,不敢浪费分毫。

有心人捐助国家建设,我们不能浪费他们的心意。何善衡先生说“不要让人家心寒”,我不能够让他心寒,我没有乱花一分钱,对公家、对集体的事情必须要有原则。

——何铭思

(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何氏教育基金会第一任主席)

?

多年以来,何氏教育基金会、霍英东基金会、培华教育基金会都在鼎力支持管理学院的发展,还有众多社会团体对管理学院的发展慷慨解囊。这不仅是对管理学院善用捐款的信任,而且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