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南天丨一段佳话的诞生——何氏教育基金会与管理学院结缘

发布日期:2022-03-13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改革开放的热潮从深圳等4个城市扩大到14个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当时,国内人均月收入只有约100元,高等教育体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费用由国家财政统筹安排。与此同时,何善衡将2000万港元捐资委托何铭思管理,由他全权负责与中山大学领导筹划组建管理学院。何氏教育基金会的作用一直持续至今,延续多年仍然产生重要影响。

2000万港元,来之不易,它牵扯着几代人的缘分,何氏教育基金会与管理学院因之结缘,共同孕育出一段佳话。

?

因爱国热心教育结缘

谈到这段佳话,人们自然想起叁位贤能。

何善衡,祖籍广东番禺,曾任恒生银行、大昌贸易行、美丽华酒店、新世界发展和新海康航业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因年迈之故逐渐淡出商场,担任香港恒生银行名誉董事长。

何铭思,出生于香港,抗战时期曾返回内地参加抗日游击队。曾在香港达德学院求学,在达德学院时任执行主任黄焕秋教授的安排下,他参加解放军重返粤北山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广州工作,1957年被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1988年离休。

黄焕秋,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西大学讲师。1946年,着名教育家陈其瑗应董必武邀请到香港办学,中共广东区委派黄焕秋协助陈其瑗。黄焕秋曾任香港达德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青年团华南区工委书记,后任中山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57年,何铭思被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经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何贤介绍,与何善衡相识,当时二人相交尚浅。由于筹组华夏基金会,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何铭思敬仰何善衡的高风亮节,何善衡信任何铭思的勤奋厚道。

?

作为一个爱国商人,何善衡认为改革开放后,祖国一定需要大量的人才。要如何满足祖国的需求?怎么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他拿出巨资交给何铭思,让他帮忙思考如何帮助祖国发展。何善衡还对何铭思说,这笔钱不但要管好,更要用好,要造福社会。

?

怎样才能为祖国发展做些什么呢?何铭思对此也曾有过同样的苦思冥想。于是,何铭思请教了他的老师黄焕秋教授,希望得到黄焕秋的启迪和指引。经过多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国家改革开放最缺乏的就是管理人才。何铭思还咨询了他的几位好友和教育专家,最后得到一致意见。何铭思满怀抱负,拜会了何善衡,向他描绘自己准备为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宏图大略。在他们的心里,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人才,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追求,缔造了共同的梦想。1985年初,何善衡捐资成立“何氏教育基金会”,主要支持麻花传MDR免费版的建设,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管理人才。基于精力上的考虑,何铭思把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工作进行了移交,全心全意投入到何氏教育基金会的筹备工作中。

黄焕秋老校长

范瑞方,广东鹤山人,1972年至1975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77年至1979年在中山大学进修,后在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调新华社香港分社统战部(协调部)工作,曾任秘书、副处长、处长,香港回归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等职。他还担任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同龄同心庆金禧慈善基金会信托人,香港法律教育基金会信托人。

1984年底,何铭思了解范瑞方在中山大学有12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对中山大学的情况相当了解,于是请他协助管理何氏教育基金会的工作。范瑞方立刻答应了,他希望自己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范瑞方

我进入何氏教育基金会纯粹是机缘巧合。当年母校确实十分困难,当我得知有基金会要帮助母校时,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并很乐意为基金会工作。

——范瑞方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何氏教育基金会委员)

?

何氏教育基金会的诞生

由于有香港培华基金会、华厦基金会成功的经验,何铭思决定成立何氏教育基金会,对巨资进行管理,并确定以2000万港元作为本金存入银行,定期提取存款利息作为办学经费。

?

何铭思认为,何氏教育基金会定向中山大学资助办学,首批董事成员为:何铭思、郑康明、廖祥祐、李岳生、黄焕秋。基金会确立了章程,其中对于基金用款有了严格的规定。何氏教育基金会于1985年宣布成立。1986年6月8日召开了第一届基金会委员会议,会上选出第一届基金会委员,并通过了《麻花传MDR免费版何氏教育基金会委员会章程》《麻花传MDR免费版何氏教育基金会资助款的管理办法》两份重要文件,为其后多年良好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何氏教育基金委员会会议? ? ? ? ? ? ? ? ? ? ? ? ? ? ? ? ? ?何氏教育基金会工作会议

何氏教育基金会会议室? ? ? ? ? ? ? ? ? ? ? ? ? ? ? ? ? ?何氏教育基金会接待室

当年我是何氏教育基金会的义务秘书,我是利用业余时间为基金会办事,主要负责基金会与中山大学的联系工作,为此,我所有的假期都花在基金会上了。

——范瑞方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副部长、何氏教育基金会委员)

?

管理学系的由来

?

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各高等学校恢复统一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

?

1977年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对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

?

本着为社会主义服务、快出人才的宗旨,中山大学从1978年起积极着手发展管理学科,经济学系复办;经济学系下设世界经济、政治经济、部门经济共3个方向的教研室。

?

1981年,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开设工商管理专业。

?

2000万港元能够办多少事情?我心中有数。从一开始我就慎重地选择合作办学的高校。因为黄焕秋校长是我的老师,我们保持着真挚的师生之情,所以我就选择了中山大学。

——何铭思

(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何氏教育基金会第一任主席)

何铭思在决定支持中山大学之前,经过慎之又慎的思考过程。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华南地区最有名的学府,是全国重点院校之一。珠江叁角洲毗邻香港,香港作为市场经济中西合壁、相互交融的桥头堡,对广东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珠江叁角洲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广交会的开办、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改革开放的发源都从广东开始,这些足以了解国家对广东的发展的重视,而中山大学就坐落在这个重要经济地区的中心腹地,将来对广东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

何氏教育基金会成立前的会面

在中山大学原有院系设置中,只有经济学系下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和管理理论基础课程与管理学系应有的专业设置比较接近。何铭思与黄焕秋商议后,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先把经济学系部分管理专业拆分出来,首先成立一个管理学系,并认真打下坚实的基础,尽快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专业人才。在周详的酝酿和准备后,中山大学以经济学系工商管理专业为基础筹建管理学系,由王正宪教授担任系主任,全面主持管理学系工作。1983年秋,中山大学管理学系开始自主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该专业实行文理科均可招生。这种招生办法在中山大学首次出现,当时管理学系的录取分数位居中山大学所有专业之首。

中山大学管理学系以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为办学宗旨,实行开放求实的办学模式,校、系领导与师生携手共进,艰苦创业,1983年成立当年即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司管理专业)。管理学系先后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审计局、国家审计署、国家旅游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得到以上单位的资助,直接为以上单位培养并输送管理人才。在此期间,管理学系还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

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关键要看他们是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黄焕秋

(中山大学原校长)

?

当年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我报考的是中山大学经济学系,那个时候没有管理学院。而我们的研究生毕业证书,毕业专业注明是“公司管理”。当年还没有惭叠础学位,事实上,我们这批经济学研究生就相当于中国第一批惭叠础学生。

——杨结

(麻花传MDR免费版1983级硕士研究生)

?

促成管理学院诞生

1979年1月,在改革开放初期,美国高校代表团应时任中山大学校长李嘉人的邀请,访问中山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盛情邀请中山大学代表团进行回访。在启程前往美国前,以时任中山大学副校长黄焕秋为团长的中山大学教师代表团拜访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学院。先进的公司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理念让代表团成员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共同认为国家经济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


1979年4月到5月,以李嘉人为团长、黄焕秋为副团长的中山大学学术代表团一行9人参观了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的概念首次鲜明地出现在代表团成员的脑海中。在参观过程中,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学院建设、教学氛围、学科设置、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办学经验让代表团连连慨叹。

中山大学代表团参观哈佛大学

从那以后,中山大学就暗暗下了决心,要借鉴哈佛模式,办自己的管理学院,培养管理型人才。

——黄焕秋

(中山大学原校长)


1983年,在何铭思和梁銶琚的举荐下,黄焕秋拜会了何善衡。黄焕秋分享了自己多次访问美国高校的所见所闻。黄焕秋还详细地介绍中山大学办学情况,还谈到中山大学在恢复经济学系的艰辛过程,而至今还没有管理学系。何善衡认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很重要,他十分认同黄焕秋的设想。

?

黄焕秋脑海里的管理学院轮廓日渐明晰,付诸行动指日可待。何铭思对于捐资的用处也越来越清晰,信心越来越坚定。经过何铭思与黄焕秋反复沟通,捐资用于创立何氏教育基金会,资助中山大学筹建管理学院,并顺利地得到了何善衡的赞成。
?

1985年2月,何铭思、伍淑清(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培华基金会副主席)与管理学系领导开始商谈,分析在中山大学成立管理学院的可行性。大家一致认为,管理学系自成立以来,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立管理学院条件已经日渐成熟。1985年5月,何铭思将何善衡捐资中山大学建立管理学院的决定告诉了时任中山大学校长李岳生,李岳生随即以个人名义代表学校致函何善衡,对他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随后,中山大学向国家教委作了正式汇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黄辛白同样以个人名义代表国家政府修函向何善衡致谢。

何铭思将他与伍淑清及管理学系领导商谈后的设想向李岳生作了介绍。1985年6月5日,管理学系向学校领导作出详细汇报,建议尽快在中山大学成立管理学院。学校领导认为这个建议是积极的,水到渠成,表示支持管理学系引进现代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加快管理人才的培养。6月初,管理学系向学校提交《对于与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合作成立管理学院的申请》,申请成立管理学院,提出“将学院办成国内示范性的管理学院,并能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誉”的远期目标。

1985年6月11日,中山大学正式向国家教委呈报《对于筹建麻花传MDR免费版的申请》,申请中介绍了中山大学管理学系成立以来的发展,及其拥有的师资力量和设备情况,认为该系已经基本具备成立管理学院的条件。申请中同时阐述了管理学院的培养目标、教学科研机构及学院规模、专业设置等。

1985年9月17日,国家教委(85)教计字119号文件作出《同意你校设立管理学院》的批复。麻花传MDR免费版正式获得国家教委的批准。管理学院成为了中山大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建立的第一个学院,也是国内首批成立的学院之一。

中山大学领导认为,何善衡热爱祖国,关心教育,重视培养英才,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操和卓越贡献应让世人皆知,建议将管理学院教学大楼命名为“善衡堂”,并延请着名书法家为名匾挥毫题字;建议将何善衡所捐赠的教育基金命名为“麻花传MDR免费版何氏教育基金”。

管理学院第一任领导班子

麻花传MDR免费版的宗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和管理技能,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适应我国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建设的经营管理人才。

在师资配备方面,何铭思认为管理学院应该由着名的人物来担纲,尤其是在管理学科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校领导在这方面对管理学院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大力的支持,无论是管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还是教师的选配,无不体现出校领导的独具匠心和用心良苦。
?

麻花传MDR免费版

第一任院领导

?

院长:

王正宪

?

副院长:

陈国强、傅介声、李学柔

?

党总支书记:

邱忠平


党总支副书记:

陈汉周

1985年秋,考虑到教学大楼装修进度,校领导决定将成立仪式安排在1986年3月16日举行,邀请国家教委、省市领导、何善衡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

麻花传MDR免费版成立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