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铎南天丨中国,改革潮涌,管理脉动

发布日期:2022-03-06

大时代,大背景

说起春天,谁也不会忘记1979年的那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一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了序幕,全社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集中力量投入到经济建设中,祖国大地吹起了强劲的改革风。

邓小平同志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社论强调,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全体干部、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经济建设不能靠空谈。社论特别指出,为了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就要大力采用先进技术,不管哪个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把它学过来;要从小生产式的甚至封建衙门式的落后管理方法,转到符合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科学管理轨道上来;要把公司经营的好坏同工人、技术员、干部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个人和集体的劳动成果。

?

新年伊始,这一篇社论极为生动地把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叁中全会的精神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达。接下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翻涌,成为了全球焦点。

深圳经济特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珠海经济特区

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地进行着,而最引人注目的“开放”,发生在温暖的南方。历来承风气之先的广东,又一次走在了最前面。1979年的春天,广东省委提出,在邻近香港和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意见,得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赞同。邓小平同志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向中央建议批准广东省委的要求。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首先在深圳、珠海兴办特区,在计划、物资供应、物价政策等方面实行新的经济体制和灵活政策。

?

据何铭思回忆,在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召开的那年,他在四川列火车上听到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定后,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觉到中国社会将面临历史性的巨变,中国将重新奋起,也将出现高速发展的形势。那一刻,他脑子里蹦出许许多多的想法,热切地希望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

何铭思当时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主要任务是和香港各阶层人士接触、联络,了解他们,也让他们了解内地,支持内地建设。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确立,党中央提出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胆进入国际市场。邓小平同志在与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人士谈话的时候发表了重要意见。

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办法,也可以搞合营,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

——邓小平

全球的目光早已聚焦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地商贾都希望到中国投资。广东毗邻港澳,拥有地理优势。1978年,主管港澳台和侨务工作的廖承志邀请了一大批香港工商界人士到北京考察,其中包括利铭泽、霍英东、李嘉诚、冯景禧、胡应湘等。当时,他们受到了邓小平的亲切会见。会谈中,邓小平向大家透露中国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消息,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他们回内地投资、支持祖国经济建设的心愿。

?

1981年,第一个投资内地的香港商人是霍英东。他率先行动,选择在广东中山叁乡镇罗叁妹山麓投资兴建了中山温泉宾馆,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市场经济的观念。

?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以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辟解读,回答了市场经济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力图使人们消除疑虑、解放思想。

?

从1978年到198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3%,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兴建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这叁家酒店成为当年广州开放的“样板工程”。

白天鹅宾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大酒店

刚开始,这些世界一流水平的酒店,无法在内地请到优质的高层管理人员,只能从香港或者外国聘请。1984年,香港商界人士李嘉诚、胡应湘等投资兴建的中国大酒店开业,酒店的管理完全由他们负责,请来了德国人卜格先生担任总经理。花园酒店则引入半岛、利园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实行西方的管理模式。白天鹅宾馆虽然实行自行设计、自行施工采购、自行管理的“叁自”模式,但在开业初期聘请了美国酒店管理专家进驻酒店,传经授业1年多。期间,也时常聘请香港的酒店管理专家前来指导员工,传授酒店管理经验。

?

为改变这样的困境,勇于尝试的广东人想尽各种办法去学习管理。广州的叁大酒店成了内地酒店管理人员“取经”的首选之地。自白天鹅宾馆开业后,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酒店管理人员前来取经,10年间,白天鹅宾馆已为酒店管理行业培训近3万人次,为外机构培训管理人员近3000人次,其中不少人早已成为旅游业的中坚分子。

?

当时的粤海公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集团)也是广东对外沟通学习的一座桥梁。1981年,粤海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也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唯一的投资、贸易代表,对内称广东省人民政府驻香港办事处。该集团业务包括基础设施、物业、旅游、制造业,享受特殊的权利,也承担特殊的义务。一方面,粤海集团享有商品进出口权,从事用外汇结算的商务活动,在规定的额度内将资金转入境内、转出境外的权利;另一方面,该集团有义务向广东省公司法人提供贷款、银行贷款和担保,为广东省公司引进合作伙伴、先进技术、管理服务和资金。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说,粤海集团就是那块“石头”,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的公司是“摸着”粤海集团出国(境),外资则“摸着”粤海集团进入中国。

?

郑康明从1981年便在粤海集团工作,1985年成为粤海集团的董事长,同时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驻香港办事处主任。

郑康明

广东在海外投资办公司,一方面希望引进资金,更多的是看中别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中学习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他们(外派人员)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地吸足水分,再回到祖国浇灌渴水的大地。

——郑康明

(粤海集团原董事长,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驻香港办事处主任、何氏教育基金会委员)

这样的学习虽然极具实操性,但毕竟是肤浅而短暂的。真正实现管理脉动,需要正规系统的学习,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承担这任务的只有高等教育。然而,这个时候中国高校管理学科的建设却几乎一片空白。

?

1977年,全国高校纷纷建起经管学科,希望为中国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然而,当发达国家开始探讨公司高效之路、管理的艺术的时候,我们的高校依旧传授着计划经济的旧知识,管理仅仅是个新兴的概念。这样怎么能跟得上时代的脉搏?如何拉近与发达国家经济上那几十年的差距?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山大学,率先嗅到了春天的气息,首先把停办多年的经济系恢复起来。1981年,在经济系开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使中山大学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管理学科的高校之一。两年后,管理学系成立,原来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归到管理学系。1984年,开始筹建管理学院。

?

开眼看世界第一班

——香港工商业研讨班

对外开放,促进内地经济发展,这历史转折的出现,举世瞩目,内地各行各业对开放的需求逐渐迫切。香港工商界也期盼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活跃。但当时内地不少机关干部和国营公司管理人员对市场的需求了解不深,对商业社会的运作模式认识也有局限,影响了商业洽谈和合作的畅顺。为了促进相互了解,一些港商开始邀请内地的合作伙伴到港视察,但是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中华总商会深感不但要继续培训内地经贸人才,而且这种培养必须系统地、有规划地进行。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的何铭思,在协调工作中从香港工商界代表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他十分支持,并积极协调和推动香港中华总商会的决定。1982年的夏天,在王宽诚会长的支持下,香港中华总商会拨出专款开办为期两个月的“香港工商业研讨班”。第一期学员共40人,分别为来自中山大学及暨南大学经济系的教授和讲师。当时,该班租用了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宿舍,安排学员住宿。为期两个月的课程以授课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香港中华总商会希望向学员系统地介绍香港的工商贸易、经济和公司管理等发展情况,使他们了解香港,从而促进内地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

香港工商业研讨班结业合照

这个研讨班由霍英东带队,并且一直延续多年,到2006年已经办了130期,培训人数超过4600人。历届的班主任有曾宪梓、张永珍、霍震寰等知名人士。

?

陈国强、李学柔当时也参加了第一期的“香港工商业研讨班”,他们参观了很多工业、商业公司。香港中文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学员们深入探讨交流。学员们在短短两个月内,对香港的市场交易、管理关系、会计制度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以40人组团赴港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能够打破外事活动的陈规,很大程度是因为得到了霍英东先生的帮助。当时很多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其中还包括台湾的《中国时报》,这实际上为中山大学建立管理学院打开了一扇门。

——陈国强教授

(麻花传MDR免费版原副院长)

1982年,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中华总商会邀请暨南大学及中山大学各派出的20名教师到香港学习。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就是在香港的学习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审计”这个概念。

——李学柔教授

(麻花传MDR免费版原副院长)

干劲十足的陈国强教授? ? ? ? ? ? ? ? ? ? ? ? ? ? ? ? ?孜孜不倦的李学柔教授

麻花传MDR免费版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学院之一。1985年前后,众多的北方名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赶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也纷纷建立或恢复了管理系,筹建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教师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