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韦立坚副教授:66条金融措施,将如何影响广州?
9月16日,备受瞩目的《对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方案》围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六个方面,共提出66条具体措施,这66条措施所释放的正是加大金融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信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有两种制度、叁个关税区、叁种货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中,金融可以率先突破“藩篱”。如今,随着《方案》发布,以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出炉,广州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脉络更为清晰。南方日报就《方案》内容专访了麻花传MDR免费版大数据中心主任韦立坚副教授。
?1.“期货交易梦”能否圆梦?
在《方案》的66条措施中,加快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尤为引人瞩目。其实,近年来,不论是广东还是国家战略层面,广州期货交易所都被频频提及。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明确提出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2020年5月1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对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 ,这也意味着,或许在2020年——这个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联动发展肇始的30周年,广州从90年代开始孕育的“期货交易梦”,将迎来圆梦时刻。
?
国内期货交易所布局叁地,上海云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大连、郑州各有一家商品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内交易所明显“缺位”。
?
韦立坚副教授评价到:广州期货交易所一定要找准一个定位,我们到底要主打什么品种?这是最先要考虑好的问题。广州是贸易之都,期货交易所的设立也要打好“贸易牌”,要覆盖国内现有的期货所没有做好或未覆盖的品种,要让期货交易所服务“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
?
?2.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能否成开放新抓手?
在期货交易所之外,《方案》提到的将要加快推进建设的重大项目和平台中,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广州将加快推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韦立坚副教授表示,“如果定位是在大湾区,要跟普通商业银行功能有所区别。” 需要先厘清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设立方式、架构、服务目标。商业化的银行可更多侧重于更多支持跨境贸易。“比如对跨境金融,跨境人民币的结算。” 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可在帮助国内公司拓展海外业务、促进资本的跨境流动、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和努力。“如果在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尝试成功,把这些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商业银行,以点带面。”但这并非意味着将所有跨境业务都在大湾区国际国际商业银行进行,该银行可作为一个“试点”或者“样板”。
?
?3. 监管沙盒“出盒”之后该如何?
金融开放,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因此,要有强监管这一“防护盾”。《方案》特别提到要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沟通协调机制,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防止风险是“入盒”的关键,监管“沙盒”是发展性的监管,“出盒”之后也要进行稳定性的推广,能否成熟扩张,将“试验”普遍化为社会所用还需要时间验证。前不久,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落地广州,首批五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出炉,均由银行牵头。
?
韦立坚副教授认为,这五个试点突出银行主导,并非以跨境金融为核心。而这次《方案》提出的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可以是监管者为主导来推进,参与者可包括银行、证券等。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叁个关税区、叁种货币,金融创新的监管如何协调?在他看来,广州首先需要攻克的是湾区跨境机制上的难题。而建立湾区统一标准的征信评价标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但数据打通、开具证明等传统征信手段,因叁地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同却无法适用于大湾区。对此,韦立坚副教授认为,《方案》中提到的利用金融科技很重要,在叁地实现刚性信息的共享,或者建立征信共享平台迫在眉睫。“如果金融没有信用支持会很困难,比如香港有家公司来广州投资,就需要看这个公司的信用状况如何?内地公司去港澳也是同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