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梦想的彼岸,望向远方 ——德国科隆大学游学感悟

发布日期:2018-03-01

转眼已从天高云淡的德国返回国内月余,半年时间匆匆而过,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相比我离开之时已然初具规模,显得恢弘大气。我在感叹深圳速度、中国速度的同时,又恍然想起八千公里之外那个近乎一成不变、慢悠悠的国度。叁月的科隆,想必已经冰雪化尽了吧,楼下一排高大的树木是否已经抽芽?聒噪的乌鸦与喜鹊是否已经跳跃在沾着晨露湿漉漉的青草地上呢?



之一:走吧!去远方

六个月前,满怀着对异国风情的憧憬与一丝丝对未知的忐忑,登上了从香港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飞机。到达那天,杜塞尔多夫正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雾,走出机场的瞬间,一股凌冽清寒的气息猛地涌进大脑,数十小时长途飞行的疲惫已然冲散大半。湿润清新的空气,整洁安静的街道,便是我对这个重工业能起家、以严谨闻名于世的国家的第一印象。坐城际高速铁路前往科隆,看着窗外向身后飞逝而去的田野,恍然出了神,未知的生活便由此开始。


第一周几乎是在各种“办手续”中度过的。到校注册、房租合同、电话卡、银行卡、居留许可、外国人管理局登记……感谢我的叠耻诲诲测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帮上任何忙,我只好独立的处理所有的事,面对各路只会说英语或者只会说德语的人,居然能把一切事情完整地理下来。一个人的潜力果然是无穷的,如果不去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原来这件事我能做到啊!当有了这种自信,就会发现自己的成长是多么迅速:毫无压力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下了课去逛个超市回去美美做顿晚餐,有时间去酒吧坐着与陌生人喝小酒聊聊天,又或者在舞池中尽情潇洒一把……就会发现,原来融入这里是如此轻而易举的事情。

之二:“夏洛克”小感

上完一个月德语课,德语还是磕磕绊绊停留在只会说“你好”和“再见”的程度,便正式开学了。德国的课程正如往届师兄师姐你经验所言,严谨务实,考试也十分严格。那些国内也一大堆的学术型教授不多提,只略讲讲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夏洛克”。

教我Rational Decision Making的Grumman教授,高高瘦瘦,棕黄的卷发,瘦而削长的脸,穿着牛仔裤小西装,总是一脸严肃而正色地表情,像极了卷福,便从同学那里得了“夏洛克”的绰号。初次领教这个老师的厉害之处,是因为他直接拒绝了一个迟到4个小时的挪威学生(全天上课)。把那位同学客气的请出教室后,他回过头来严肃无比地说,在德国,规定时间早三分钟晚五分钟之内是合适的,不然都很不礼貌。整个教室只有9名学生,全部鸦雀无声,默默听着。



我始终觉得“夏洛克”是我所有德国老师中,最典型无比的德国人:严谨、理性,有时候却会蹦出几句笑话,我们却不知道该不该笑。身上的穿着永远搭配得一丝不苟,不管是站、坐、走路,都是从容不迫的优雅姿态。由于是小班教学,与他交流的机会非常多,几乎整堂课都是在对话中完成的。有时候谈到中国,便会转过来看着我们几个中国学生:中国很厉害哦,又对美国同学说:你们要小心。我很喜欢这种轻松的交流环境,喜欢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简单明了,轻松自然,就好像“夏洛克”偶然露出一抹微笑,不由自主,自己也便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之三: 行走在无边的世界

同许多其它人相比,我并没有走太多地方。有时候,只是很随意的坐上车去到一个地方,听着歌在路上毫无目的慢慢的走。树叶遇着柔柔的风,在温和的阳光里,忍不住翩翩舞蹈起来,随风落下,坠出满地金黄。远处逗狗的小姑娘、背着包的游客们,还有骑着高大骏马的优雅女士…他们的身影在这秋日里显得格外安静…走得多了,看得多了,终要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方不辜负此行。我渐渐找到了 “在路上”的感觉,不是只知向前,不是被途中或明艳或繁华的景色迷住了眼,走哪里不重要,看什么不重要,而是在心里酿出一份安定从容的感觉,徐徐而行,细细感悟,这或许也是一种旅行的姿态吧!



发现自己的旅游习惯慢慢在改变,后期旅行的几个城市,博物馆展览馆越去越少,走街串巷越来越多。在阿姆斯特丹公园雪地上漫步行走,在哥本哈根商店里细看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在斯德哥尔摩地铁里来回穿梭数小时…我都觉得有趣的很。我不是一个爱好历史与文物的人,更喜欢的还是那份自然清新的城市本味,什么市政厅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对其越发丧失兴趣,我偏要走出自己的随性来。

于是,在游走了一大圈之后,发现自己可以毫无畏惧的独自上路,只需要一幅地图,一篇攻略,便可背上行囊,前往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去发现,去探索,去竭尽可能欣赏它们最美丽的地方。身边几个一开始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后来都成长为独自旅行的江湖侠女,她们身上再也没有哪份胆怯的青涩,而多了几分果敢的胆识。


当我们走过北极的茫茫雪原,走过罗马的文化废墟,走过柏林的现代都市;当我们与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聊天,当我们在青旅亲自下厨招待刚认识的朋友;当我们看完一个又一个国家引以为傲的景观、文化或是经济的繁荣……当我们经历完这一些,我会觉得这些带给我们的成长,远远大于书本的知识。在如今的社会,不能做一个只在象牙塔里啃书的书呆子,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旅途中反思,在反思中反观,在反观中顿悟,在顿悟中觉醒。云游在书本的方寸与天地的广垠中,这样的旅途是无比愉快的。

之四:梦想永远在比彼岸更远的地方

很多人问我,出国后适应吗?我只想回他们一句话:会有人不适应更好的环境吗?的确是这样,这里有着安静的住所,整齐的街道,四处是绿树成荫的街心公园,几乎每天都是湛蓝的天空,蓝得让人嫉妒。走进一家超市,干净整洁的货架,永远放心购买的食品,还有楼下瘦如竹竿也高如竹竿的闷骚男宿管,街角酒吧里热情幽默的土耳其酒保……或许我待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我眼里,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充满着一种随和、自由、安定的感觉,飘散在城市各处,浅浅的荡漾开来。半年的游学生活,是一种很亲切很自然的生活体验,我对它有着深深的依恋,以至于在临别前的日子,每走一步路,每一口呼吸,我都无比珍惜。


人啊,如果不出来走走,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很多东西,是在无数电视电影新闻报纸杂志上看不到的,只有当你切身慢慢走在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本味。而游学便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不似旅游那般走马观花,而是踏踏实实融在这个环境里,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体悟,这种经历难能可贵。如今,当我坐在自己温馨的家里敲下这篇文字,还是会怀念深夜在沙发上与室友随意聊天的轻松,怀念一大杯自己特调与朋友一起分享的惭辞箩颈迟辞,怀念趴在窗边看窗外晚霞染透整片天空,还有无论在哪里永远都是安安静静的感觉。

而那一群天南地北认识的朋友,我想我们终有机会再见的,希望你们一切皆好。

作者:2012PTMpacc 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