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王帆:不断创新是一流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发布日期:2018-04-03

王帆从不觉得自己是“神童”,他相对更接受别人对他“睿智”这一评价。从清华大学计算机本科和直读博士,到执掌麻花传MDR免费版,王帆不断转换频道,一个理工男在文科世界里游刃有余。他至今仍保持中大文科领域最年轻获聘正教授的纪录。

2017年,学院工商管理学科被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软科”最新发布的2017年“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该学科进入前1%,是广东省唯一进入前1%的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东高校共有4个学科排名A +,中大工商管理学科是其中之一。同时获得工商管理学科A+的还有人大、清华和上海交大。

很多人认为: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下,传统商科教育正受强烈冲击乃至颠覆。但王帆说:“现在正开启工商管理学科的黄金时代。”

从“码农”转身为教师:“我想影响更多的人”

今年是王帆清华本科毕业20周年。应清华校友会之邀,他代表本科班级写了一篇纪念文给20年前的自己———“清华计算机人的黄金时代”。

王帆打小成绩好,标准学霸,高一就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16名。1993年以云南省理科前十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计算机专业。他私下和朋友玩笑,如果不分文理,我肯定可以拿状元,因为我不偏科,文理都好。报考计算机专业,因为老妈觉得“计算机是新兴行业,不用论资排辈,大家机会都一样,更容易拔尖”。

1998年,王帆第一次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拿下亚洲冠军(世界排名第七)。2000年、2002年和2003年,他以教练身份带领清华大学代表队三次获得该项赛事亚洲冠军和世界前五名。2004年,王帆清华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毕业,任IB M研究中心(中国)高级研究员。“1000多人申请,最后只录了两三个人。”王帆是之一。谈及这段“辉煌”的过往,他打趣说:“后来自己转行是不是有点可惜呀?”

从“码农”转身为教师,王帆忽然开始转换频道了。2003年他通过香港特区政府“优才计划”受聘香港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学系,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智能决策研究中。彼时,物流正崛起成为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未满32岁的王帆获聘中大管理学院教授,成为当时中大最年轻正教授,并任管理科学系首任系主任。“我想影响更多的人。”搞计算机最多接触滨罢经理或者总工程师,即使他们认同你,但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决策权。王帆主动请缨给已是商界高层和精英的惭叠础和贰惭叠础学生们讲课。

他进校给本科生开的第一门课程便是全英文授课的《商业智能》,和当下的大数据分析类似,但当时这门课还不“火”。“等了十年才等到了人工智能在商业上的春天。”王帆感慨。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最自豪的,还是带领中山大学管理科学学科从弱到强,进入国内学界主流的历程。离开熟悉的计算机学科和学术圈子,“闯”进陌生的管理科学大门,对于“举目无亲”的他来说很具挑战性,只能依靠自己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和通力合作,“这段经历老了可以写本书,非常励志”。2012年王帆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这段经历写下了标志性的一笔。

“一流商学院人才战实在太激烈了”

? ?2016年,王帆40刚出头,已任7年副院长的他正式执掌中大管理学院。别人常问:你一个学人工智能的理工男,怎么能在文科里活得挺好?“这可能与我过去的知识面有关,更与我个人性格有关,我应该算是文理比较均衡的人。”王帆对此回应,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和统一,最核心的问题是研究人和组织的内在机理。“人工智能再发展也不可能代替人类。强化科学的同时保持艺术特性,管理学的未来才能走得更好。”

“商学院,尤其是一流商学院人才战实在太激烈了,引进、培育和留住人才都是巨大挑战。”谈及商学院当前的人才竞争,王帆感叹:“人才的竞争已经直接到白热化的程度。”人才是他作为院长最重要职责和任务。“过去两年还不太完美,已有的人才没被别人挖走,但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是太少了。”

? ?地处广州,中大管院要继续领跑全国商学院,在建设国际一流商学院的道路上,只有依靠创新来不断发展。“钱再怎么多也多不过别人,制度、文化和平台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把内部沟通和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制定公平公开透明的有效激励考核制度,搭建全球产学研融合的最佳舞台,正是中大管院30多年来保持优势的根本原因。他打比方,学院不是“戏班子”,也不是“戏”,而是平台和舞台,打造一流品牌和设施吸引各种“角”及其团队来上演各种大“戏”。戏演得好不好就看观众(学生、学界和包括政府在内的业界)是否买票。

在管院,不论职称级别、头衔高低、资历深浅,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关键是面积都是一样大,设施配备都相同。“这在中大,乃至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重金揽才?没有。但你只要有本事,做出了成绩一定能获得有相当竞争力的激励。”依靠一流的内部制度和文化,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学院的教授除非是退休或者创业,极少有人中途离开。”

?

“现在是工商管理的黄金时代”

当下,管院正致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商学院。“长大很容易,做减法很难。”

最高峰时,管院设置了10个本科专业,10多个硕士专业,8个博士专业;老师最多达130多人,本科生和研究生超过3000人。“靠数量,靠大而全,资源投入不聚焦,质量难以保证。”王帆觉得这种方式短期有收益,但往往只见山丘不见高原,更没有高峰。

调整后,10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两个;硕士博士专业按照一级学科优化,专任教师数量逐渐维持在少而精的水平;本科招生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叁年后本科升学读研率希望达到80%以上。”为促进内部学科交叉融合,管理学院主动“拆楼”。“假设每个老师都是一块砖,由砖组成了楼(系),现在把所有的楼(系)拆了,重新搭配组合。”打破系的界限,组建若干个动态科研团队,学科交叉得以增强,科研业绩快速突破。“仅用了叁年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就攀升到全国第一,立项经费占中大所有文科经费的六成。”

王帆认为,上世纪90年代初是学计算机的黄金时代,而现在,是工商管理的黄金时代,而不断创新是一流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新时代新事物也催生新理论。这意味着中国学者有机会提出原创的管理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甚至掌握国际管理理论的话语权,发展和促进管理学本身。

王帆的设想是,未来让管理学科的触角延伸更广阔,打通外部学科界限,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的综合性优势,实现工商管理的叁大融合:“工商管理+金融”、“工商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商管理+医疗健康”。

王帆举例,中大下属十多个医院,医院的内外部组织与绩效管理、品牌建设、服务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运营与流程优化等诸多管理问题都可研究,学术和应用前景都十分广阔。

对话

? ?南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管理学科最大的颠覆是什么?

? ?王帆: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商业最大的颠覆,在于颠覆了决策者的决策思维过程。过去我们总是希望构建一个模式、套路或者规律,经验越足好像就越合理。但今天你不需要这样的模式或者规律,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分析手段,它就会直接告诉你决策结果。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融合的背景下,管理和技术的交互是未来管理学科最重要的趋势。

?

? ?南都:未来中大商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 ?王帆:建设成为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际化精品商学院”。同时,不断创新学院内部机制体制,成为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试验田与缩影。走更远,传递交流给更多人,积极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一流商学院发展道路。

?

? ?南都:未来你自己还会继续转换频道吗?

? ?王帆:很多人说我还有更适合的角色,也在不断经历各种“诱惑”。现在回头看,过去的确错过很多好机会,但我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寻找自己的路径。每一次的选择,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和有准备的。看过《无问西东》电影的朋友,相信都能明白和理解。

?

?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摄影:南都记者 陈辉

原链接:

?